返回

卧马沟的冬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办法呢。耀先忧心忡忡地走进原来是官窑现在变成学校的这孔窑里。

    这孔独窑现在即是一二三,三个年级的教室,同时又是皇甫老师的寝室。这样的设置既不合理,也不方便。正是因为这,皇甫老师才对村干部发起火,想想看,学生的教室和老师的寝室混为一体,对老师来讲多不方便多不卫生,上课下课学生踢腾起来的尘土飞扬的到处都是,皇甫老师的炕被上每天都落厚厚一层灰土,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能休息的好,生活的好。休息不好,生活不好,怎么又能工作好。

    学生放学走后,皇甫老师眉头拧着个大疙瘩,正在清扫炕被上的尘土。耀先进来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皇甫老师。”皇甫老师来到卧马沟已有三个年头,他已把这个小村里的人都认熟了。耀先的身份和处境,他和村里人一样清楚,但皇甫毕竟是老师,比农民们有些修养。他把耀先让坐在学生课桌旁的板凳上。眼下的教室更拥挤了,一张张方桌都摆放到窑门口上了。如果这教室里的不规则方桌都换成整齐的条桌,就不会这么挤,耀先侧着身在板凳上坐下,曾有过的那个念头又莫名其妙地浮上心头。前年开始办学校的时候耀先心里就产生过一个想法:学会木匠,给学校做一批整齐的课桌。这个想法和今天找到学校来的目的是牛马风不相及的两回事,但他就是又想起来了。

    皇甫老师知道耀先是干啥来了,今天一开学他就把他上学来的儿子打发回去,但这并不是他皇甫志高的主意,老师怎么能把学生赶回去不让上学呢。这是卧马沟村干部开会定下来的,他只是执行村里的决定而已。

    “皇甫老师,我问你。”耀先鼓足勇气张开了口,自卑的耀先从来没有和人争过什么,在大沟河水库上和彪二争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以往任何时候他都是逆来顺受,他有什么资格和人争呢。但这次他就非要争一下。

    皇甫老师接过耀先的话主动说起来:“我知道你要问啥,新生不是我打发回去的,我是老师怎么能不让学生上学。是村里的干部开会定的,要找,你找他们去,我这里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

    “这到底是咋回事?”耀先心里更感到疑惑。

    其实这并不是村干部开会集体定的,这是郭安屯一个人使的坏,与吴根才李丁民没甚关系。月儿上门请假的时候,郭安屯就又动起了歪心眼。

    郭安屯就是这么一个见了漂亮女人就想使坏的人,见了月儿尤其如此。他对月儿从来就没有死过心,他总想着有一天要把月儿弄到手上,这个月儿实在是太美太诱人了,美的让人恨不起来。那年失手后,他就对她实行最严厉的管制,他是想借管制之名让她服了软,乖乖地送上门。没想到这个柔柔弱弱的月儿却像崖口上那棵带刺的杜梨树一样,直挺着就是不低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自己都快没信心了,这时她却从崖口上下来进了他的场院,他就强烈地意识到机会来了,这个漂亮的让人想入非非的月儿在崖口上挺不住了,下来求情请假了。看来儿子才是她身上的软肋,可怜天下父母心。为自己她可以在崖口上硬挺着,可是为了儿子她就得下来。郭安屯找见月儿身上的软肋,就决定狠狠地向那软地方敲打。他不信她上不了手,郭安屯看出月儿对儿子的关心远远超过对她自己的关心,也许为了儿子她会献出所有,包括她美好的身体。郭安屯就是怀着这样龌龊的思想走进学校的。

    开学返校回到卧马沟的皇甫老师进了这孔即是教室又是寝室的窑洞,心里就堵闹的不行。生活苦一些,工作量大一些他都不在乎,但他受不了这教室和寝室混在一起的环境。皇甫老师平常也是个爱干净的人,前年他一进卧马沟就要求村干部在这孔教室窑旁的崖面上再开一孔窑,他不愿意把教室和寝室搅混在一起。分管学校的政治队长郭安屯倒是噢噢噢地满嘴答应了,可他就是干答应不办事,两个整年都过去了,第三个年头开始了,还是原貌旧鞋,还让他住在教室里。皇甫老师的心舒展不开呀,他躺在土炕上情绪低沉地想着这个学期怎么往下熬。这时候政治队长推门进来,皇甫老师对卧马沟的村干部,尤其是对这个分管学校的政治队长不再抱有希望,他不冷不热地把郭安屯让坐到炕上。现在学校里来了人只能往炕上坐,脚地里桌子板凳摆放的满满的,都快把窑门堵住了。学生娃们身子单薄,能挤坐进桌子缝隙间的板凳上,大人们来了就只有往炕上坐。

    政治队长盘腿坐到炕上后,假惺惺地问:“皇甫老师,明天开学,学校里有啥困难需要村里解决?”

    “困难大大地。”皇甫老师竟然学着电影上日本太君的口吻高声地叫一下,然后就七七八八地说起他的困难,“政治队长同志,这些困难也不是给你说过三回两回了,今天我就再说一回,咱这个教室和寝室混在一起不行,太不方便了,对我不方便,对学生娃们也不方便。你看咱是复式班,一孔窑里挤坐了三个班级,窑里的光线本来就暗,这窑门口的窗下又盘了这么大的一个炕,把地方和光线全都给占没了,你看现在窑里的桌子都摆满了,明天开学再收一个班级进来,这窑里那还盛放的下。给你明说,现在只有两张空桌子的位置,明

第十七章(3/10),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